林通喜大潭人,出生於明治38年(1905) ,在日治時期擔任保正,台灣光復後當任過嘉義縣議員,在保正的年代,林通喜信奉天主教,對流行時尚充滿好奇與喜愛,間接影響了古厝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。
古厝建於昭和元年(1926) ,三合院格局,正身面寬達七開間,護龍較一般民宅長,內外護龍面寬達六開間,內埕寬敞遼闊。是目前新港地區保存最完整且最具規模的古宅。
門樓
門樓中西合璧,門柱受大正年間流行的英國維多利亞風格影響,外觀十分華麗,紅磚牆、白色橫帶裝飾。兩側立面之裙堵以彩磁貼面,風華絢麗。此裝飾風格,乃是1910年代以後,日人受西方影響開始使用。
正堂
古宅正面精緻繁複的木雕裝飾格扇,雕工考究,設三關六扇門,彰顯林宅的身分地位。
古匾
正廳門楣上懸掛的『天錫純嘏』木雕古匾。
格扇木雕
正廳格扇木雕細膩雅緻,無論花卉、鳥獸,栩栩如生、活靈活現,可看出匠師細膩的用心與高超的手藝。
豎材 垂花
步廊簷下的步通樑頭以螭虎為豎材,下方再做倒吊蓮形垂花吊筒,雕工精細雅緻,線條優美。
托木 斗拱
簷廊下有鏤雕花卉、鳳凰之托木,精工雕琢、色彩炫麗奪目。同樣以螭虎造形之斗拱,弧型優美、生動有力。
圓光 通樑
簷廊下通樑施以彩繪,圓光並施雕工繁複之螭虎、花草、鳥獸之雕刻,整體簷廊下極盡雕工、彩繪之能事,甚為壯觀。
束木 束橢 瓜筒
束木通體彩繪,束橢雕刻花草紋,棟架的瓜筒緊抓住彩會之通樑,並施雕工靈巧之雕刻。與下方之通樑、圓光層層疊疊,架構出華麗又壯觀,極具裝飾性的結構。
彩繪
正廳壁身彩繪融合傳統和西洋山水畫,上方繪有日本富士山景,下方則繪傳統歷史人物作品,風格不一,正所謂無處不畫,處處精采。
彩繪
步口廊上方壁堵留有彩繪大師的精采作品,雖年代久遠呈斑駁,但卻不失其風華。
字畫
護龍壁堵上的字畫,筆法流暢,邊框飾以精美彩繪,氣勢磅礡。
正廳彩繪
無論是彩繪圖案或落款書法,皆表現出作者高操的技藝,值得細細欣賞與保存。
大廳
莊重與氣派兼具的大廳,雕花神案與八仙桌供俸祖先與神衹,充滿古樸質實的傳統風格。
古匾
大廳懸掛的『慈雲永護』木雕古匾,書法蒼勁有力。
正廳棟架
正廳內棟架採穿斗式結構,施有彩繪及雕刻,以示空間之神聖與尊崇。
正廳字畫
正廳左右兩側隔屏彩繪掛軸式字畫對聯,字跡雖已斑駁,但仍可辨識,隱隱散發著書香氣息。
正廳字畫
正廳板壁上書繪掛軸式書法與文人畫,柱上書有渾厚蒼勁的書法,是前清秀才林維朝所撰,筆法嚴謹,技藝高操,堪稱傳世佳作。
門板
以實心木板拼成,不做任何雕飾。兩扇置八卦銅環。
脊堵
護龍脊堵上的『彩瓷面磚』為日治時期流行的西式建材,配以小巧精緻的花草剪黏,歷時久遠卻毫不退色。
馬背山牆
護龍碩大渾厚的水形馬背山牆,山花上設精美泥塑雙螭虎懸葫蘆,造型飄逸生動。
護龍門板
護龍古樸的門板顯現滄桑歲月的痕跡,頗富古意。
不同的時空與背景,造就出不同的古厝生命與價值,跨越了時空與歲月,我們見證了先民走過的歷史足跡與蓽路藍縷滄桑的艱辛。在自然的演進,它落下了歲月的印記與刻痕,創造了獨特之人文生活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