彰化永靖餘三館創建於清光緒十年(西元一八八四年),完成於光緒十七年,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築,包括門樓、正身、護龍、軒亭及門樓,及內外埕,名列臺灣十大古宅之一。整體造型典雅,混合閩南及粵東之傳統建築特色,經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。宅取名為「餘三館」,乃為紀念祖先「艱難創業,垂留後代,此後蔭澤世代子孫多福、多壽、多子孫」之涵義。
餘三館坐西朝東,取紫氣東來之意,前有水池及門樓,正堂前之軒亭為整座宅院雕刻、彩繪最精美之處,門楣上懸有初建主人陳有光,於同治十二年所得功名而立之「貢元」匾,堂內佈置太師椅、八仙桌、供桌及「恩授貢元」「成均進士」執事牌二對,都保持相當完整。堂上祭祀先祖,命名為「創垂堂」,以感念先人「創立家業,垂留後世」之德意。
餘三館前面的水池,在實用的功能上有養魚、汲水、洗衣...等,在風水方面,則具有聚氣及納水氣的功用。現今已無活水泉,但池中仍有不少的魚。
軒亭,又稱四垂亭,在廟宇則叫拜亭,雖然名稱不一樣,但其功能相同。
通常用於儀式典禮的進行以及祭品器物的擺設,在平時也可當作休憩、聊天之所。
軒亭有四個捲棚,此種屋頂即為歇山式,這樣的建築風格獨屬客家聚落的特色,除此建築其它的木樑結構則屬於閩南風格,可見餘三館融合了閩粵的建築風格。
軒亭的敖魚雀替,雀替,是置於柱與樑交角處,用來強化交接處的結構,多雕成花鳥圖案。又稱托木。
經整修重新上漆的吊筒、垂花與豎材。
軒亭的側面,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其為捲棚歇山式的軒亭,但其上方屋脊也很明顯為金形馬背,其前簷反宇的作法彷彿隸書中平穩卻飛耀的姿態,堪稱餘三館全區最精彩的屋頂。
軒亭的屋脊屬於燕尾脊之歇山式建築。
捲棚-屋架上面放雙樑,使桷木(樑上承接屋瓦的木條)彎曲如弧形的屋頂。
簷廊上的步通及透雕員光,以及步通上的瓜筒、童柱、彎枋、連拱等結構,這些結構上都有彩繪,可見當時建造的用心,但可惜大部分都已褪色。
瓜筒上還雕刻"囍"字
陳姓也是舜的後代,為示不忘舜曾耕於歷山,捕於雷澤,故護龍懸有「雷澤」、「歷山」匾
同治十二年所立「貢元」匾,懸於正廳前門楣上
大廳內懸掛「創垂堂」匾額、為「艱難創業,垂留後代」之意。
大廳採用穿斗式建築,樑與柱以斗拱相支撐。樑穿過柱子稱為穿斗,大廳就是利用這種方式使用較多的柱子與樑枋構成屋架,這樣的建築空間較大,感覺比較莊嚴大方。
正廳神龕供奉祖先牌位,兩旁立有「恩授貢元」「成均進士」執事牌
正廳左側書寫家訓
大廳門額彩繪仕女。
護龍屋脊的剪黏
木櫺窗,窗櫺以木條製成,窗戶後面有可以左右活動的窗櫺可以開合。
左內護龍的馬背山牆,綠釉花磚透氣窗以及鳥踏。
軒亭與兩側護龍屋頂共有六個鰲魚漏水孔。下雨時,雨水集於天溝自魚口吐出,雨中排瀑形成趣味景觀。此乃因為中國人講究「氣」,氣旺則家興,而氣遇水則聚,遇風則散,因此鰲魚孔之水流向明間,有聚氣集財之意。
簷廊前正身與軒亭交接處的屋頂結構。
正身壁堵旁造形優美之木造瓶形門
正廳簷廊兩側牆堵上,泥塑「白髮漁叟」、「執扇仕女」皆相當有水準。
門樓外側左邊的墀頭。
金形馬背及綠釉花磚透氣窗。
左側過水門。當三合院規模不敷居住時,會向外側增建外護龍,而一護龍通常即為一新立門戶,除大門之外尚需自己送往迎來的門戶,因此在內護龍與外護龍間隔外側增建一門,上面加蓋屋簷以防雨淋,因此稱為過水門。
八卦竹節窗,窗櫺以泥塑成竹節,竹子是貴竹,象徵富貴;外形成八卦,應有辟邪驅凶之用意。
日本親王借住餘三館紀念碑
留言列表